法政学院7月9日电(记者 胡毓雯 汪祝芳 芦宇飞 杨浩波)“法治中国”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普法农村”,农村普法工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但是如何有效推进“普法农村”却是“法治中国”的重点和难点。7月8日上午,法政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淮安市淮阴区崔庄村开展为期两天的以“爱心践行公益,普法深入农村”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上一节法律课:情系留守儿童
崔庄村的常住人口较少,多数年轻人常年外出务工,村中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7月8日上午,志愿者们在村里分发了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问卷,在实际过程中,很多老人不识字,队员们耐心的读题给老人家听,辅助他们完成调查问卷,据悉整个崔庄村有近七成以上的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问题亟待解决。
崔爷爷的家里在离村口不远的地方,得知他家里是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家庭之后,志愿者们特地为走进他家为他们解读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少村民驻足观看,老员工们用通俗易懂的漫画形式,为村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此外,实践团的成员还与崔爷爷的小孙女跳起了“小苹果”,将带来的文具也一并送给了在场的小朋友。活动结束后,队员们与留守儿童家庭互留了联系方式以便日后联系,法政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所实施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将对其实行长期的真诚的帮助和指导。
上图为员工在为农村的孩子们普及法律知识 记者 芦宇飞 杨浩波 摄
做一场暖心事:用爱真情对话
农村是相较城市而言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的弱势地区,而队员们普及法律知识的缘由也在于此。在法治社会中,无疑只有正确的懂法、守法、用法才能为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崔庄村的姜老太已年近八十,头发花白,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精神面貌却依旧良好。志愿者们和带队老师一起走进老人家中,老人兴致的聊起了自己的故事,自己育有多位子女,却常年不在家,对于法律方面的问题也基本完全不知,好几次都受到了生人进村推销宣传的欺骗。队员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针对姜老太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临走的时候,老人送大家到门口,眼眶湿润的说了一句:“感谢你们。”崔庄村的村民热情、大方,他们对于法律知识认真听讲,特别是听到许多与他们自身利益密切相关之处,更是留心记住。志愿者们多数是进村普法,包括反家暴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法、怎样通过法律维权等。
上图为员工在给村民宣传 记者 芦宇飞 杨浩波 摄
解一次困惑:关注农村建设
在崔庄村村委会的楼前,法政实践团搭建了临时的法律咨询服务点。站点刚搭建完成,就迎来了不少村民的咨询。村头修车铺的张阿姨对土地分配问题存有疑惑,便主动前来咨询。在听了张阿姨的详细描述后,郭继老师就此问题耐心向她解释了有关农地征收补偿款的分配事项。随后,又有村民来咨询房屋拆迁、耕地赔款、土地承包以及教育公平等问题,而实践团的老师的也纷纷给出相关解释与咨询看法,并且就村民的自身情况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对于此次咨询活动,崔庄村的村民也表示为他们解决许多心中的大小事。
上图为老师员工们在为村民解决疑惑 记者 芦宇飞 杨浩波 摄
在整个的实践过程中,实践团队不止是单一的按章程进行知识的宣传,更深入到了农村,去体味乡间的生活与环境。实践团成员和老师在村委会楼前准备了一场小型的文艺演出,并邀请当地的村民一起来观看,民族风情的《鸿雁》和反串歌曲《新贵妃醉酒》,带给当地村民很多欢乐。
上图为学校实践团的合影 记者 芦宇飞 杨浩波 摄